




「水ノ森」(水之森)是本坊酒造在世界自然遺産的屋久島上的「屋久島伝承蔵」製造,一年裝瓶兩次的限定品,因為島內限定販售,所以不容易見到酒店販賣,我們能在北海道而且是日本最北的稚內 買到,真的很意外也感到幸運
水之森入口就像清水流淌,柔順的酒質蔓延氣味,滋味豐富,也不會出現微澀的口感,黑麴味和酒精刺激的程度讓人品嘗到滑順與深刻,我沒到過屋久島,這杯酒卻讓我心生嚮往那片鮮活的森林。
屋久島的原始環境與豐沛的生命力被宮崎駿看中,成為「風之谷」與「魔法公主」塑造奇幻與自然交織的重要場景,傳承藏在這片屋久杉林環繞的蓊鬱之中,以豐富的軟水源泉製酒,自家栽種以及與地方農戶合作的番薯「シロユタカ」(白豐芋),在「海中的阿爾卑斯山」(洋上のアルプス)上創造豐美的燒酎。
為了成就一瓶燒酎,日本酒造會有自己的「こだわり」(對事物的堅持),本坊酒造傳承藏遵循明治時期以來在甕裡生成酒醪(甕仕込み)的傳統。
米蒸好後灑上麴菌,麴菌要在室溫約30度、濕度50%像夏天的環境中茁壯,但在屋久島一年可能雨量達9000毫米,日本小說家 林芙美子 在「浮雲」中形容「一個月會下35天雨」(1ヶ月のうち35日雨が降っている),超高濕度且平均氣溫不超過20度的地方,調節空間溫度與濕度就更加重要。
2天後麴開始生長,它能讓米或番薯的澱粉分解成酵母能吸受轉化的糖,當溫度低的時候,米需要聚在一起保溫,溫度高的時候,米最好都攤開,使米麴在舒適的環境生長得恰到好處,這些稱為「手造り麹」,需要仰賴人的經驗與翻動才能完成。
接著在古老甕壺裡加進藏內的天然酵母和水,「一次醪」發酵期間的溫度變化不能太大,為了保持溫度的恆定,甕身都埋在地下,經過5天完成後會先移入不鏽鋼桶。
加入切碎地瓜的酒醪很快就因為酒母開始發酵,1天後就將混合的「二次醪」再次倒入甕壺裡,8天後的酒醪已經有14%的酒精濃度,後續經過常壓蒸餾,就能得到37度的原酒了。
選用的白豐芋主要種植在種子島區域,是九州農業試驗場結合抵抗蟲害能力強的母系「九系708-13」與父系「S684-6」而成的新品種,它有高澱粉質、多收成且耐害蟲的優點,皮與肉都是淡黃白色,外型為紡錘型。蒸烤出的口感類似黃金千貫,但是種植島嶼的礦物質豐富,讓番薯的甘甜度更高。
在昭和60年認定白豐品種,平成7年已有5,000公頃的種植,不輸黃金千貫品質的白豐芋在市面上不乏來自地元種植的燒酎品項,之前在鹿兒島喝過 大石酒造的鶴見 ,白豐芋與白麴,味道不錯、有著濃郁香氣,但不確定台灣有沒有進口。
芋燒酎的愛好者若想有嚐試 白豐地瓜,除了到日本可以注意一下外,在台灣也可以找 「田崎酒造 市來燒酎ぷう」 和 「須木酒造 山雀」,都是白豐芋燒酎可惜都不是黑麴,ぷう用的是黃麴,山雀則是先用白麴然後又追加黃麴。
市來燒酎ぷう與山雀的心得,我照樣會不負眾望(?)、多喝幾次細細品嘗過之後再跟大家好好地分享它希望大家都能開心地喝燒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