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備前燒 大甕熟成 雄町米燒酎-利守酒造

「備前燒大甕熟成」(備前焼大甕熟成/びぜんやきおおがめじゅくせい) 是日本岡山縣利守酒造的米燒酎,採用釀製清酒的米,而儲放米燒酎的容器是由 名匠 森陶岳 製作的陶甕,一個能存放500公升的備前燒酒甕,作爲米燒酎陳釀熟成之用。

大甕是以一段段的黏土環繞與手工壓製,就像台灣的土條盤築法,靠師匠歲月與經驗累積,捏製出胚體結實的陶甕,之後送入53公尺長的寒風大窯(さぶかぜおおがま)用柴燒烘烤,加熱的總溫度到達1,200度以上,高溫燒結的陶器產生遠紅外線,不上釉的工法讓表面有許多細緻的氣孔,可以幫助酒液呼吸與外界氣體的交換,米燒酎在甕中存放6年,可能大多氣味都在過程中被陶甕吸附,使得氣味不夠明顯,不過酒液溫潤、口感柔滑,品嚐時宛如自然地沁入口舌,大甕熟成的方式成就了一瓶獨特風格的米燒酎。

「雄町米」(おまち)是目前日本最古的酒米,它在江戶末期安政六年(1859年)被參拜回程的岸本甚造發現,之後經過屢次的育種改良,現在包括山田錦在內適合釀酒的酒米,都有60%以上的DNA承繼自雄町米,說它是「現在日本酒之母」毫不誇張👍

雄町米釀製出的日本酒,據說有著「濃郁的旨味(旨み)」、「深厚的豐富性」與「酸甜的絕妙平衡」的特徵,在昭和初期舉辦的新酒品飲會,不是雄町米釀製的酒沒機會上位入賞。然而雄町米栽種有許多困難:長到160~180公分的稻梗讓較重的稻穗不受風也會垂地,屬於晚生作物生長期長,同時容易遭受病蟲害影響,農夫需要花更多心力種植。

戰後糧食短缺,種植面積大幅減少,從大正六年(1917年)時的9,000公頃,到了昭和48年(1973年)只剩下3公頃栽種面積,雄町米成為了為數不多的「幻之米」,利守酒造在70年代呼籲並與岡山縣當地農民共同培育,合作振興了雄町米,目前有九成以上產自岡山縣,廣島縣(広島雄町)、兵庫縣(比婆雄町)等地也有交配培育的雄町米🌾

雄町米的米質柔軟、大粒心白,酒造好適米的特性讓它往往做成清酒,做成燒酎品項很少,有一家在鹿兒島縣的櫻井酒造,銘柄「おまち櫻井」黑麴芋燒酎,使用雄町米製作米麴已屬罕見,能像備前燒大甕熟成米燒酎一樣使用全量雄町米,這應該是產地獨有的任性證明😆

剛喝入的備前焼大甕熟成米焼酎,酒質溫潤柔軟,只有一點刺激感。水割り與冰塊的方式對整體沒什麼大改變,表現平平。

お湯割り能讓這酒變得我喜歡喝,用64杯的比例調和,緩緩流動的酒水,像洩出煎熱的甜點外皮與香草味,我想起薄薄塗上草莓果醬的可麗餅滋味,喝來溫和不嗆不衝,有著微微的甜辣,容易讓人忽略這是瓶37度的蒸餾酒,一杯接一杯,終於醉眼朦朧

我們購入的通路:友士酒之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