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山源醉 黑麴芋燒酎 小正釀造」一隻評價會很兩極,很容易錯過的燒酎,老實說第一次喝我想的是「一點柑橘香但酒精感真的有點強阿!可能要喜歡GIN的比較適合」,但我連喝了三天後才發現,其實我有點喝錯,他用「鬱金香杯型」或「湯割」其實還蠻好喝的
鬱金香杯型
鬱金香杯型喝,他聞起來的酒精感其實不太會上升,但有點像鳳梨的果香卻變強了,不再是全柑橘系酒精味,用這樣去 水割 喝起來也有點「吃過鳳梨酥後又喝過水」的餘味感覺,有點淡淡香味和甜感這樣,地瓜感不是很強,幾乎是再低可能就很難辨識的程度,還蠻適合怕濃濃地瓜味的酎友
湯割
除了「鬱金香杯喝法」外,喜歡一點點地瓜味的話,我更推薦「湯割」,可以好好的享受這隻燒酎的乾淨與地瓜的甜,那原本有點嚇人的酒精感,其實散的很快等個一下子,純淨舒服的芋燒酎就在那等你嚕
說真的在台灣「普飲款」價格中(在日本720ml官方建議售價比 山貓 貴1円),用同樣「小正釀造」的 「常壓黑麴 小鶴黑(沒喝過的話可粗略想成類似 黑霧島)」來比,「竹山源醉」展現出「另一種不同的黑麴」風格!假設你習慣用「豆鼓、乾香菇」這類「比較暗一點又複雜的熟成味」來判斷黑麴,那這隻會讓你誤判
可能因為又加上「甕熟成(但沒寫多久推測不是非常長)」讓他稍微圓潤的關係,他是那種「很單純接近鳳梨的酒精味」,兩種類型好喝情況,硬要形容的話:
「複雜型黑麴」給你一種「哇!有這個又有那個的驚奇!」
「單純型黑麴」給你一種「看夕陽的那種持續的平靜放鬆~」
與白麴差異
這邊可能會有人有問題,那跟白麴有什麼不同,資質魯鈍的我覺得,不同酒造錯了正常,就算同酒造最多也是到「你會懷疑的程度,這是黑麴還白麴」就算非常厲害的了,因為白麴要做到這味道,真的也不是不行,麴這種事有時真的要放寬心,想當初喝10隻內時,那種自信分麴簡單啦,然後各種被燒酎重新教育後,相信我「這跟老師教你買飆股沒兩樣,可能有點訣竅但…就算套牢也別意外」
就像前陣子我有點抗拒用「鬱金香杯型」喝燒酎,因為覺得有些燒酎聞起來好嗆,寬口杯舒服好認些味道,所以遇到「竹山源醉」這個酒精感強的,我下意識就更不可能拿「鬱金香杯型」來喝,結果就被他教育,原來酒精感不低,但味道不複雜的情況下,用「鬱金香杯」更好
這讓我想起年輕時寒冬去哈爾濱玩兩週,我深刻體會到「-28度 和 -8度 其實體感上真的不會差很多,然後腳真的比較不怕冷,穿一層牛仔褲就可以了」,反正對我們都是超冷,真正有差是太陽~~酒精感原來也一樣,既然不會上升那其他香氣就加強了XD
適合的酎友
在進入我個人好奇的篇章前,我想先跟大家分享,我覺得「竹山源醉」一定也是屬於「評價很兩極」的燒酎,因為他雖然不是很雜那種,但酒精感確實偏強了,可能這裡就很多人覺得雷了,再來是他地瓜感很低,可能有人會以為在喝「真露」又勸退一些人,最後他沒有很多人想要的「明顯多層次變化」,就算他以台灣賣價來說其實是划算的,但討厭這些點的人,肯定還是會覺得雷
但如果你想試試不同的黑麴芋燒酎感、或剛從「真露」跳過來(開玩笑地XD),或者覺得一般黑麴太悶,酒精感高一點沒差,想享受那單純的看夕陽感,那我是蠻推薦用「竹山源醉」,來測試你是一個喜歡怎麼黑麴與接受度有多廣的人,有時當失去了某種熟悉的味道,才能知道什麼是自己的最愛,人就是一種這樣的動物吧…
以下我只是覺得很好奇,但還沒找到實際答案,給大家參考一下,你跳過我也不會太傷心拉 哈哈
因為特別使用「霧島市溝邊町(鹿兒島機場在這裡,算 霧島.長尾山水系)」的名水「竹山水源」,所以取名為「竹山源醉」,但這邊有個很奇妙的事情,因為酒造用水很大,通常會選在名水湧泉附近,不然就是透過現在的過濾科技來補強
但「竹山源醉」卻特別選了離「日置市的小正釀造」車程至少50分鐘的天然水源(小正釀造 還是有自己的自然湧泉喔),大家如果有在鹿兒島自駕的話會發現,從「鹿兒島市」出發,除了比較遠的「鹿屋、志布志」要一個半小時、「長島」兩小時、「南大隅(日本本土最南端)」要兩個半小時外,大部分都正常都一小時開車能到
鹿兒島名水也很多,只是要名水不用20分也一定有,為何要額外多花這成本,選「竹山水源」可能有什麼故事吧,可惜酒造沒介紹網路上也還沒找到源由,但或許某天會被我們逛到或問到吧,到時再來跟大家分享,我們對這個特別有興趣 哈哈
對了,我看官網,新版的「竹山源醉 720ml」好像取消「肩標」嚕,其他看起來沒差😊
我們購入的通路:友士酒之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