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かめ(甕)壺貯蔵 藏的師魂 小正釀造」 酒背標 號稱是「甕儲藏熟成的元祖」,我的理解是跟自己酒造同類產品不同熟成法比,味道上是會比較圓潤沒錯但也會比較沉穩一點,真的是有得有失阿
另外要小心別跟「甕壺仕込み」混淆,這個是指在 甕壺中去發酵,還分兩段發酵都用,或只用一段,之後沒特別寫「甕貯蔵」或「樽貯蔵」 通常就是放 「タンク(不銹鋼 或 琺瑯酒桶)」
因為 甕 跟 主流酒桶熟成 相比, 佔用的空間差非常多,因此產量會比較少,通常一個酒造只有較中高階產品才會使用
也因此有使用產品一定會特別寫出來,只是各家名稱會有點不同他的別名常見的有「かめ貯蔵、かめ寝、甕貯蔵、陶眠」,所以「陶眠中々」就是甕熟成的版本,另外通常有寫「洞窟熟成的」甕貯蔵機率也很大,當然也有樽的情況,所以要看後面有沒有接 かめ或 甕 會比較準
但要特別注意很多燒酎有「德利(陶瓶)」的版本不代表它是「甕熟成」,像我們的「神川酒造 照葉樹林 德利版」,就只是出貨包裝不同(雖然真的蠻好看 哈哈)
「甕貯蔵 藏的師魂」 是 黃金千貫 黑麴 常壓芋燒酎,味道上,不像同酒造的「小鶴くろ」那麼傳統,但也不像「目前 香世代燒酎」那麼華麗,是一隻走自己步調的燒酎,整體沒有違和感,反而有種甕熟成原來是這樣的感受,畢竟比起 米跟麥的甕熟成,我覺得「甕對黑麴芋的修飾,似乎又更明顯點」
剛開瓶聞起來 有一種令人驚奇的「維力炸醬麵油包」的味道,具體就是豆瓣醬混合辛香料還有油脂的香氣,讓我有點想泡包乾麵來吃,但喝起來卻又跟聞起來卻非常不同,黑麴味雖明顯但比較圓潤且消散很快,純飲的話酒精雖有存在感但不到刺激,或許習慣喝黑麴的人還會覺得太淡也說不定
酒體本身很輕盈,所以沒有乘載太多的香氣,但又喝得出常壓感有些微妙,要形容他的話,我覺得 甕壺藏的師魂 就像個老管家 沒有明顯缺點,各方面都不會太超過的一支酒,適合一個人想靜靜看本書、聽音樂的時候讓他陪伴你
看累了時喝一口感受那種溫和的黑麴,在口中從主導漸漸消失,接著是一股黃金千貫的淡淡地瓜香,最後甜酸感慢慢增加,變成鳳梨水的那個過程,鳳梨消散後,只剩口中的微澀和蒸地瓜的餘味,有點像吃過不炒糖的栗子一般
或許他沒有新派燒酎的水果那麼香甜,也不像傳統味黑麴那麼豐富華麗又強烈,但加點常溫水割,給自己和他一點時間,偶爾享受這種老派優雅時光也是不錯的
最後我真心建議 新手 和 追求特殊和重口味的朋友,這隻可以先跳過,或許不會覺得不好喝但大概也不會特別喜歡,老實說CP值也沒特別高,這不是他雷而是風格定位不同,因為他走的是甕熟成感,但因為年份可能不是很高所以也沒產生出特別的香氣
我會推薦給想靜下心尋找風味變化的朋友,雖然他並非很神,但他的轉變至少是用心可辨識的,不是那種一味到底的爽酒,這可以為我們帶來一些意外的樂趣
另外我知道台灣有幾隻還算好買的「甕儲藏燒酎」,列出來供大家參考,但我必須先說除非你對該酒造的味道超熟 或 他真的放很久,不然也不是那麼好辨認或更好喝,所以千萬別買了之後來扁我,說真的「甕儲藏」我們喝的也沒非常多,還在學習中嚕
免責說完了以下給大家參考一下
1.大甕熟成米燒酎 利守酒造 (味道有差,好壞看人喜好)
2.DEVILMAN x 魔界への誘い 光武酒造場 (2年甕熟成,瓶子有夠帥,味道差異還好,重點是可能沒了…那你寫出來幹嘛等等日本有阿且說不定會再進阿
)
3.知心劍 洞窟熟成(我們一直還沒喝到,應該應該快排到他了)
4.巖窟王 米燒酎 宝酒造黑壁藏 (黑壁藏 真的都很敢用,精米步合55%、全量米麴 又 洞窟甕熟成,這價錢內算好喝划算,甕熟成風味有一點,但不是那麼明顯,但這說不定是好事,畢竟熟成風味真的很看人)
5.陶眠中中 黑木本店(還沒喝過,求前輩分享心得)
另外上週ヒゲMASA-阿北辦的台北品飲會中也有兩隻甕熟成的芋燒酎,分別是
1.陶眠 利八 吉永酒造(不少人喜歡這隻,味道跟我記憶中一般版 利八有差異,但日本也不是很好買,有遇到可以試試)
2.貓神家 (恩,不知為何大家都覺得他比較像麥燒酎,這可能已經超過 甕熟成 範疇了,神酒造 果然神)
最後放個只是 德利 非 甕熟成的「照葉樹林 神川酒造」圖做例子(好啦,我只是想曬他很美 哈哈)
另外 藏的師魂 版本眾多,每種味道差很大,要注意一下喔!別看到藏的師魂 或 橘色標就下手,要注意有「かめ壺貯蔵」才是這篇主角喔!
我們購入的通路:友士 酒之庭